福建推动金融资源向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聚集具有多方面重要意义和积极举措:
一、意义
1.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福建是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等多重国家战略的叠加区域。将金融资源向这些相关的重大战略聚集,有助于提升福建在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地位。例如,通过金融支持,可以加强福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投资等方面的合作,推动福建企业“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同时吸引更多的外资投入福建。
2. 促进重点领域发展
实体经济发展:实体经济是福建经济的根基,制造业等重点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支持。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聚集,可以助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业竞争力。如福建的电子信息产业,通过金融资本投入研发,能够加快向高端制造业转型,提升产品附加值。
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往往需要巨额资金且建设周期长。金融资源的聚集能够为这些项目提供资金保障,改善福建的投资环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例如,福厦高铁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背后离不开金融机构的融资支持。
3. 补齐薄弱环节短板
支持小微企业:小微企业是福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往往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引导金融资源向小微企业聚集,能够激发小微企业的活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服务乡村振兴:福建农村地区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相对薄弱。金融资源向农村聚集,可以支持特色农业发展、农村生态旅游开发等,促进农业现代化,缩小城乡差距。
二、积极举措
1. 政策引导方面
福建省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制定金融扶持政策,对投向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机构给予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激励。例如,对于向绿色产业(重点领域之一)投资的金融机构,在企业所得税方面给予一定程度减免,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参与。
建立风险补偿机制,降低金融机构在支持薄弱环节(如小微企业、农业领域)的风险。政府与金融机构按一定比例分担风险,提高金融机构的积极性。
2. 金融机构创新方面
产品创新
金融机构开发针对不同需求的金融产品。例如,针对重大项目建设的长期大额融资需求,银行推出项目收益债等创新产品;针对小微企业的特点,开发了小额信用贷款、供应链金融产品等,以解决其抵押物不足的问题。
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推出农村产权抵押贷款,盘活农村土地、房屋等沉睡资产,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来源。
服务模式创新
金融机构采用数字化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小微企业进行精准画像,快速评估其信用状况,实现快速放贷。
在服务重大战略方面,金融机构建立专门的服务团队,为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中的跨境投资、贸易等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包括跨境结算、汇率风险管理等。
3. 金融市场建设方面
加强资本市场建设,引导更多企业通过股权融资等方式获取资金。例如,鼓励福建的创新型企业在科创板上市,为高新技术产业(重点领域)发展筹集资金。
发展绿色金融市场,推动金融资源向绿色产业聚集。建立绿色项目库,为金融机构提供项目筛选平台,同时完善绿色金融评价机制,促进金融机构积极参与绿色金融业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