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关于“实数融合提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的一些分析和阐述:
一、内涵
1. 实与数的定义
“实”指的是实体经济,涵盖制造业、传统工业、能源产业等实际存在并创造物质财富的经济形式。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根基,它直接从事生产、流通和服务等实际的经济活动,例如汽车制造企业生产汽车、钢铁厂生产钢材等。
“数”代表数字经济,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及其在经济领域的广泛应用。数字经济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
2. 融合的意义
提升生产效率
在工业生产中,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可以实现生产流程的智能化改造。例如,在汽车制造车间,利用物联网技术将生产设备连接起来,实时采集设备运行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设备故障,提前进行维护,从而减少停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优化资源配置
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为实体经济提供精准的市场信息。以服装制造业为例,借助大数据分析消费者的喜好、购买习惯、地域差异等信息,企业可以更精准地安排生产计划,确定服装款式、尺码比例和生产数量,避免资源的过度浪费和库存积压。
催生新业态和新模式
二者融合促使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共享制造等新业态的出现。例如,一些地区出现的共享工厂模式,通过数字平台将闲置的生产设备和产能整合起来,为中小企业提供生产服务,降低了企业的创业门槛和生产成本,同时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生产资源利用率。
二、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的策略
1. 技术创新驱动
加大研发投入
政府和企业要加大对数字技术与工业技术融合研发的投入。例如,设立专项科研基金,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重点研发适用于工业生产的人工智能算法、高端工业软件、新型传感器等关键技术。
培育创新人才
加强相关人才的培养是实现实数融合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一方面,高校应调整专业设置,增加数字技术与工业工程融合的相关专业,如智能制造工程等;另一方面,企业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训体系,通过内部培训和外部学习交流等方式,提高员工的数字技能和创新能力。
2. 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基础设施升级
加快5G网络的建设和覆盖,5G的低时延、高带宽特性为工业设备的实时通信和远程控制提供了可能。同时,推进数据中心的建设,提高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为工业大数据的分析和应用提供支撑。
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
打造统一、开放、共享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整合工业企业的设备、技术、人才等资源。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可以实现生产要素的在线化、生产过程的可视化和智能化决策,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
3. 政策支持引导
产业政策制定
政府应制定鼓励实数融合的产业政策,对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的工业企业给予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支持。例如,对采用新技术改造生产线的企业,按照其投资额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补贴,降低企业的转型成本。
标准规范制定
建立数字技术在工业领域应用的标准规范,确保不同企业、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和系统兼容。例如,制定工业互联网的数据接口标准、智能制造的生产流程规范等,提高产业的整体协同性。
三、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
1. 面临的挑战
技术融合难度大
数字技术和工业技术分属不同的技术体系,二者的融合需要解决大量的技术难题。例如,将人工智能算法应用于复杂的工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工业生产的工艺、设备运行原理等有深入的了解,同时还要解决人工智能算法的稳定性、可靠性等问题。
数据安全与隐私问题
在实数融合过程中,大量的工业数据在采集、传输、存储和使用过程中面临安全风险。工业数据涉及企业的核心技术、生产工艺、客户信息等敏感内容,如果数据泄露,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
中小企业转型困难
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有限、技术人才缺乏等原因,在数字转型方面面临较大的困难。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难以承担数字化改造的高昂成本,也缺乏吸引和留住数字技术人才的优势。
2. 应对措施
加强技术攻关
组织跨学科、跨领域的专家团队,开展针对技术融合难题的联合攻关。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技术创新联盟,共同攻克关键技术问题,推动数字技术与工业技术的深度融合。
完善数据安全体系
建立健全工业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数据加密、访问控制、数据备份等技术手段的应用。同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责任主体,加大对数据泄露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扶持中小企业转型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资金,为中小企业提供低息贷款、免费的数字化咨询服务等。此外,推动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开展合作,由大型企业带动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例如大型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工业互联网平台、共享数字化技术成果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