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找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一些关键抓手:
一、加强基础研究
1. 加大投入
政府要持续增加对基础研究的财政拨款,确保基础研究资金的稳定增长。例如,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每年有大量资金用于支持各个学科领域的基础研究项目。我国也在不断提高基础研究投入占研发经费的比例,从政策和资金上引导科研人员投身基础研究工作。
2. 培养人才
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中,建立专门的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体系。设立基础研究学科专项奖学金,吸引优秀学生投身基础科学研究。例如,一些高校的“强基计划”,旨在选拔和培养对基础学科有浓厚兴趣和天赋的学生,为基础研究储备后续力量。同时,鼓励资深科学家担任青年科研人员的导师,传承基础研究的科学精神和研究方法。
二、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1. 聚焦重点领域
识别对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影响的关键领域,如芯片制造技术、高端数控机床、航空发动机等。在芯片领域,我国面临着国外技术封锁的压力,需要集中力量突破光刻技术、芯片设计架构等关键环节。对于航空发动机,要加大对高温合金材料、叶片制造工艺、发动机总体设计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度。
2. 产学研用协同
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用户之间建立紧密的合作机制。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汽车企业与电池研发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开发高性能电池技术;同时,根据用户的需求反馈,不断改进车辆的性能和智能化水平。通过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加速关键核心技术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进程。
三、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1. 政策支持
政府出台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例如,对企业的研发费用给予加计扣除,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同时,为创新型企业提供专项扶持资金,用于新技术研发、新产品推广等。
2. 营造创新生态
在产业园区或经济开发区内,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包括提供一站式的创业服务,如创业孵化、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转移等服务。鼓励大型企业开放创新资源,建立企业创新联盟,让中小企业能够共享研发设备、技术平台等资源,提高企业整体的创新效率。
四、优化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1. 人才引进
制定具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在住房、子女教育、科研启动资金等方面提供优厚待遇。例如,一些地方的“人才安居工程”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提供舒适的住房保障。同时,简化人才引进的手续流程,开辟绿色通道,吸引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回国创新创业。
2. 人才激励
建立多元化的人才激励机制,除了传统的薪酬激励外,还应注重成果转化收益分配、荣誉激励等方式。对于科研人员在职务发明中的成果转化收益,给予合理的分成比例,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设立国家级、省级等不同层次的科技奖项,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进行表彰和奖励。
五、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1. 科研评价体系改革
建立以创新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研评价体系。改变单纯以论文数量、项目经费等为评价指标的现状,更加注重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对科学知识体系的原创性贡献。例如,在一些应用型科研领域,重点考察成果的产业化效益、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等。
2. 科技资源配置优化
通过整合各类科技计划项目,避免重复投入和资源分散。建立统一的科技资源管理平台,对科研仪器设备、科研数据等资源进行统筹管理和共享使用。例如,科技部推动的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整合了全国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仪器设备、科学数据等资源,提高了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