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等部门联合印发推动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方案具有多方面重要意义:
一、背景
1. 产业重要性
铜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建筑、交通等众多领域。在电力领域,铜用于制造电线电缆,其良好的导电性能够有效减少电能传输损耗;在电子行业,是印刷电路板等关键部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国际竞争与资源需求压力
在全球范围内,铜产业竞争激烈。中国是铜的消费大国,但在铜资源的保障方面面临一定压力。国内铜精矿自给率相对较低,需要大量进口。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调整和资源民族主义的抬头,保障铜资源供应的稳定性对于我国相关产业安全至关重要。
二、方案目标
1. 提升资源保障能力
勘探与开发
加大国内铜资源的勘探力度,通过采用先进的勘探技术,如地球物理勘探中的高精度重力勘探、航空电磁勘探等方法,提高深部和隐伏矿体的发现率。鼓励企业投资国内铜矿山开发项目,提高铜精矿产量,逐步提高国内铜资源自给率。
海外资源布局
推动国内铜企业积极参与海外资源开发项目。通过与资源丰富国家的合作,采用合资、并购等方式,建立稳定的海外铜资源供应基地。例如,在智利、秘鲁等铜资源储量丰富的国家开展合作项目,确保从海外稳定获取铜精矿资源。
2.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淘汰落后产能
严格执行环保、能耗等标准,淘汰高污染、高能耗的铜冶炼和加工产能。例如,关闭那些采用落后的鼓风炉炼铜工艺且环保不达标的小型铜冶炼厂,促进铜产业的绿色转型。
培育高端产业
加大对铜基新材料研发和产业化的支持力度,发展高强高导、高弹性、耐蚀等高性能铜合金材料。在电子信息领域,重点发展用于5G通信设备、集成电路等的高精度铜箔、铜基引线框架材料等;在航空航天领域,研发耐高温、高强度的铜合金部件。
3. 加强技术创新
研发投入
鼓励企业增加对铜产业技术研发的投入,政府通过设立专项基金、税收优惠等政策予以支持。例如,对开展新型铜冶炼技术研发的企业给予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产学研用创新联盟。
创新成果转化
建立完善的铜产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加快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例如,对于在铜基复合材料研发方面取得的成果,通过建立中试基地,进行小批量生产试验,然后逐步实现大规模产业化生产。
三、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1. 可持续发展
环境友好型生产
通过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排放,推动铜产业朝着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例如,采用先进的冶炼技术,提高铜的回收率,同时减少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在铜加工过程中,推广节水技术,降低水资源消耗。
应对资源瓶颈
提高资源保障能力有助于缓解我国铜资源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增强产业发展的稳定性和自主性。
2. 提升企业竞争力
技术升级带动
促使铜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例如,生产高端铜合金材料的企业可以凭借先进的技术和高品质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高的利润空间,增强在全球铜产业竞争中的话语权。
产业集群发展
方案的实施有助于推动铜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通过产业集聚效应,实现资源共享、技术交流与协同创新。如江西鹰潭等地的铜产业集群,在铜加工、贸易等方面可以形成更加完整的产业链,提高区域铜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