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政策背景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需要货币政策进行灵活调整。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注重盘活存量金融资源是应对经济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
例如,在经济面临一定下行压力,企业发展面临资金瓶颈、市场活力有待提升等情况下,这样的货币政策有助于稳定经济增长、促进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
2.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内涵
货币供应量
适度增加货币供应量,使市场上有较为充足的资金。这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满足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例如,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如回购操作)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商业银行有更多资金可用于放贷。
利率调控
可能采取降低利率等手段。降低利率可以鼓励企业增加投资和居民增加消费。比如,当贷款利率降低时,企业的贷款成本下降,会促使企业扩大生产规模、进行技术改造等投资活动;对于居民而言,房贷利率的降低可能刺激住房消费等。
3. 盘活存量金融资源的意义和措施
意义
提高金融资源利用效率:避免金融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在金融体系中,可能存在部分资金沉淀在低效的项目或者金融机构内部,如果能盘活这些存量资源,可以让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例如,一些僵尸企业占用大量银行贷款却不能有效产生效益,盘活存量资源就需要将资金从这些企业引导到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企业。
优化金融结构:有助于调整金融体系的资产负债结构。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说,盘活存量资产可以改善其资产质量,增强其抵御风险的能力,使金融体系更加稳健。
措施
金融机构内部管理优化:金融机构要加强自身的风险管理和资产负债管理。例如,银行通过完善信贷管理体系,对存量贷款进行重新评估,对于有风险的贷款及时采取措施(如债务重组、收回再贷给更有潜力的企业等)。
金融市场创新与引导:发展金融市场,创新金融工具。例如资产证券化,它可以将缺乏流动性的存量金融资产(如银行的住房贷款等)转化为在资本市场上可交易的证券,从而提高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实现存量金融资源的盘活。同时,政策上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如中小企业、绿色产业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