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关于广州多校调整课表、安排活动用好“课间15分钟”的一些情况分析:
一、调整的背景
1. 政策导向
国家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日益重视,强调要保障学生的休息和活动时间。课间15分钟是学生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放松身心、调节状态的重要时段。
2. 学生需求
经过长时间的课堂学习,学生容易产生疲劳。适当的课间活动有助于缓解用眼疲劳、放松大脑,提高下一节课的学习效率。而且,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阶段,需要足够的活动时间来促进身体发育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二、调整课表和安排活动的具体举措
1. 课程设置优化
动静结合课程搭配
一些学校在课表调整中,将需要高度集中精力的文化课(如数学、语文等)与相对轻松的课程(如音乐、美术、体育健康知识等)交错安排。例如,在一节40 45分钟的主课之后,安排15分钟课间,再接着是一节相对轻松的艺术课程。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紧张的主课学习后,有一个过渡性的放松,然后再投入到新的学习内容中。
减少连堂课现象
很多学校尽量避免同一学科的连堂现象。比如,以往可能存在上午连续两节英语课的情况,现在调整为英语课与其他学科间隔开来。这有助于学生在课间休息时转换思维,避免因长时间专注于同一学科而产生的学习倦怠。
2. 课间活动丰富多样
体育锻炼活动
学校利用课间15分钟组织小型的体育活动。如在课间开展跳绳比赛,以班级为单位,每个课间安排不同班级的同学参与,同学们可以单人跳绳或者双人跳绳,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培养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推广课间广播体操的创新形式。除了传统的广播体操,有些学校编排了适合课间15分钟的活力健身操。这种健身操节奏明快、动作简单易学,能够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达到较好的锻炼效果。
趣味游戏活动
组织传统的民间游戏,像踢毽子。学校可以在课间15分钟设置专门的踢毽子区域,同学们可以自由组合进行踢毽子比赛,每次课间记录自己的成绩,不断挑战自我。
开展益智游戏,例如魔方还原比赛。学校在课间为学生提供魔方,同学们可以互相学习魔方还原技巧,在课间15分钟内进行简单的切磋和交流,锻炼思维能力的同时也增添了课间乐趣。
社交与放松活动
设立课间读书角。学校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如走廊、教学楼大厅等设置读书角,摆放适合学生年龄阅读的书籍。课间15分钟时,学生可以自由前往读书角,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籍阅读,既能放松身心,又能培养阅读习惯。
开展小型的社团活动。一些兴趣社团如书法社团、手工制作社团等,可以利用课间15分钟进行简单的活动展示或者技艺交流。例如书法社团的成员在课间可以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与其他同学分享书写技巧,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三、积极影响
1. 对学生的影响
提高学习效率
课间15分钟得到合理利用后,学生的大脑和身体得到了适当的放松。他们在下一节课时能够更加集中精力听讲,思维更加敏捷,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在课间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由于血液循环加快,大脑供氧充足,在后续课堂上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促进身心健康
课间活动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如跳绳、踢毽子等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协调性、耐力等身体素质。同时,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也为学生提供了放松心情、缓解压力的机会,有助于心理健康。例如,参加课间读书角活动的学生可以在阅读中舒缓紧张情绪,享受宁静的阅读时光。
提升社交能力
课间的各种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社交机会。在课间游戏、社团活动中,学生可以与不同班级、不同性格的同学互动交流。比如在魔方还原比赛中,学生们互相交流魔方技巧,学会与他人合作、竞争,从而提高社交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优化教育氛围
校园里充满了学生积极参与课间活动的景象,营造出更加活跃、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学校不再只是严肃的课堂教学场所,也成为学生快乐成长、全面发展的乐园。
体现教育理念的转变
这种对课间15分钟的重视体现了学校从单纯追求成绩向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教育理念转变。学校认识到学生的健康成长、身心发展与学业成绩同等重要,通过合理利用课间时间来实现育人目标的多元化。
四、可能面临的挑战及解决措施
1. 面临的挑战
安全管理压力
课间活动增加可能导致学生在校园内的流动更加频繁,容易出现一些安全问题,如在课间跳绳时可能会因场地拥挤而发生碰撞摔倒,或者在踢毽子时毽子飞到楼梯间影响通行等情况。
教师资源调配
丰富的课间活动可能需要教师更多的参与和指导。例如,体育锻炼活动需要体育教师在场指导动作规范,社团活动也需要指导教师进行组织协调,但学校的教师资源有限,难以全面兼顾课间活动的指导需求。
场地设施限制
一些学校的场地面积有限,在课间开展大规模的活动可能会面临场地不足的问题。如想在课间组织全校性的广播体操创新形式活动,可能没有足够大的平坦场地容纳所有学生同时进行。
2. 解决措施
加强安全管理
学校可以增加课间安全巡视员的数量,由教师和学生志愿者组成。巡视员在课间活动区域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并制止危险行为,对一些活动场地进行秩序维护。同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让他们在课间活动中自觉遵守安全规则。
优化教师资源调配
采用教师轮流值班制度,不同学科的教师按照课表安排轮流参与课间活动的指导。同时,可以充分发挥高年级学生的作用,对一些简单的活动(如读书角管理、小型民间游戏组织等),由高年级学生担任小管理员或小教练,协助教师开展课间活动。
合理规划场地设施
学校对现有的场地进行科学划分,如在操场设置不同的课间活动区域,分别用于跳绳、踢毽子等活动;利用教学楼的走廊、空地等设置小型的课间活动点。对于设施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活动时间来缓解,例如不同年级错峰开展课间活动,提高场地设施的利用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