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金观平:用系统思维解决资源供需矛盾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金观平:用系统思维解决资源供需矛盾》这一表述强调了运用系统思维来处理资源供需方面存在的不平衡等矛盾的重要性。

一、资源供需矛盾现状
1. 需求增长方面
   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各类资源如能源(石油、天然气、煤炭等)、矿产资源(铁、铜、铝等)以及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例如,新兴经济体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对能源和金属资源的需求呈现出持续上扬的态势。
   消费结构升级也进一步推高资源需求。以能源为例,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后,对电力的需求不再仅仅局限于基本照明,而是更多地应用于各类电器设备,包括空调、电动汽车充电等,这使得能源需求的规模和结构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2. 供应瓶颈方面
   资源的有限性是供应面临的基本限制。许多不可再生资源,如化石燃料,其储量随着开采逐渐减少。一些重要矿产资源的品位也在下降,意味着开采相同数量的资源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和能源。
   地缘政治因素会干扰资源供应。某些资源丰富的地区可能由于政治动荡、战争或贸易摩擦等原因,导致资源无法稳定供应全球市场。例如,中东地区的石油供应就常常受到地区局势的影响。
   资源开发面临的环境和社会约束增强。在环保意识提高的背景下,资源开发项目需要应对更严格的环境法规,如减少开采过程中的污染排放、保护生态栖息地等。同时,当地社区对资源开发的社会影响(如土地占用、原住民权益等)关注度上升,也可能延缓资源开发进程。

二、系统思维的内涵及意义
1. 内涵
   整体观
     系统思维要求将资源供需体系看作一个整体,而不是孤立地看待资源的供应端和需求端。这意味着要考虑到资源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从资源勘探、开采、加工到最终的消费和废弃物处理等环节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例如,在考虑能源供需时,不能只关注发电厂的发电能力(供应)和企业与居民的用电需求,还要考虑到输电网络的建设和运行情况,因为输电网络的瓶颈会影响能源的有效供应,即使发电能力充足,电力也可能无法顺畅到达需求端。
   动态性
     认识到资源供需系统是动态变化的。技术进步、政策调整、市场波动和社会观念转变等因素都会使资源供需关系发生改变。例如,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太阳能和风能在能源供应中的比重逐渐增加,这不仅改变了能源供应的结构,也会影响对传统化石能源的需求。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变化可能会更加剧烈,系统思维需要能够预测和适应这种动态变化。
   层次性
     资源供需系统存在不同的层次。在宏观层次上,全球资源市场的供需平衡受到各国经济发展、贸易政策和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在中观层次,一个国家内部的资源供需受到区域资源分布、产业结构布局等因素的制约;在微观层次,企业的资源获取和利用效率以及消费者的资源消费行为等也会对整体资源供需产生作用。系统思维要能够把握不同层次之间的关系,例如,微观层次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行为,如果在行业内广泛推广,就会对中观层次的产业资源需求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宏观层次的资源供需平衡。
2. 意义
   全面统筹资源管理
     通过系统思维,可以全面统筹资源的管理,避免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片面做法。例如,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系统思维可以综合考虑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调配等各个方面。不仅关注地表水的利用,还要考虑到地下水的合理开采和保护;不仅要满足城市居民的用水需求,还要兼顾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需求,同时还要保护河流、湖泊等水生态环境。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系统思维有助于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寻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点。以金属资源为例,从矿石开采到金属制品的生产和回收利用,如果用系统思维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提高矿石冶炼过程中的回收率、优化金属制品设计以延长使用寿命、加强废旧金属回收体系建设等都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这种全产业链的优化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
   增强资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在系统思维下,可以综合考虑资源供应的多种来源和供应渠道的稳定性。对于能源供应,一方面可以发展多种能源供应形式,如传统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相结合;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建设战略储备等方式增强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同时,系统思维还能促使人们关注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可持续性,考虑到资源开发对环境和社会的长期影响,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确保采伐量不超过森林的再生能力,以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供应。

三、基于系统思维解决资源供需矛盾的策略
1. 多源供应策略
   在能源领域,要发展多种能源供应来源。除了传统的化石能源,应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等)和核能。不同地区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优势,建立多元化的能源供应体系。例如,我国西部地区太阳能和风能资源丰富,可以重点发展太阳能电站和风电场;而沿海地区则可以利用潮汐能和海上风能。同时,加强能源储备体系建设,包括石油储备、天然气储备等,以应对短期的供应波动。
   在矿产资源方面,既要保障国内的资源勘探和开发,提高国内资源的自给率,又要积极开展国际合作,通过海外投资、资源贸易等方式获取稳定的资源供应。例如,一些企业到非洲、南美洲等资源丰富的地区进行矿业投资,建立稳定的矿产资源供应渠道。
2. 需求侧管理策略
   调整产业结构,降低资源依赖型产业的比重。例如,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服务业转型。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减少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如在建筑行业,推广绿色建筑技术,采用节能材料和设计,降低建筑运行过程中的能源需求。
   引导消费者的资源节约意识。通过宣传教育、价格机制等手段,鼓励消费者节约能源和资源。例如,实施阶梯电价、水价等政策,促使消费者自觉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费。同时,推广绿色消费理念,鼓励消费者购买节能电器、环保产品等。
3. 产业链协同策略
   在资源产业链上,加强勘探、开采、加工、利用和回收等各个环节的协同。以稀土资源为例,勘探环节要准确评估资源储量和分布,开采环节要采用先进的开采技术以提高开采效率并减少环境破坏,加工环节要不断提高稀土产品的纯度和性能,利用环节要推动稀土在高新技术产业(如电子、新能源等)中的高效应用,回收环节要建立完善的稀土回收体系,以实现稀土资源的循环利用。
   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与联盟。在资源产业中,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可以形成互补的合作关系。大型企业可以在资源开发和技术研发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中小企业则可以在资源的深加工、细分市场产品的开发等方面发挥灵活性优势。例如,在石油产业中,大型石油企业负责原油勘探和开采,而一些中小企业则专注于润滑油、沥青等石油产品的深加工。
4. 政策综合调控策略
   政府应制定综合性的资源政策。在资源开发方面,要制定合理的资源开发规划,平衡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例如,在制定矿产资源开发规划时,要明确规定禁止开采区(如生态脆弱区、自然保护区等)和限制开采区,并对可开采区的开采规模、开采方式等提出严格要求。
   在资源利用方面,出台鼓励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的政策。如给予采用先进节能技术的企业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支持。同时,通过政策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如在区域发展政策中,引导资源型产业向资源富集地区集中,减少运输成本和资源损耗。

通过系统思维解决资源供需矛盾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个层面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2-19 18:12 , Processed in 0.08560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