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些江苏省淮安市市场监管部门发布的违法广告典型案例:
一、医疗美容类
1. 虚假宣传医美效果案例
案例详情
某医疗美容机构在其宣传广告中使用“一次[医美项目名称],即可实现永久[具体效果,如美白、祛斑等]”等表述。事实上,目前的医疗美容技术很难达到这种永久效果。该机构无法提供科学依据来证实其广告宣称内容。
违反规定
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关于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的规定。
处罚结果
淮安市市场监管部门责令该医美机构停止发布违法广告,消除影响,并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处以相应罚款,罚款金额可能根据实际经营规模、违法所得等因素确定,例如罚款数万元不等。
2. 利用患者形象作证明案例
案例详情
某医美诊所通过在其网站和线下宣传册上展示患者术前术后对比照片,并配以患者的推荐语,如“我在这家诊所做了[整形项目],效果非常好,医生技术超棒”等内容。这些患者并未书面同意使用其形象用于商业广告宣传。
违反规定
这违反了广告法中禁止利用患者、消费者的名义或者形象作证明的规定。
处罚结果
市场监管部门要求该诊所立即撤下含有患者形象和推荐语的宣传资料,对其处以罚款,并要求其加强内部管理,规范广告宣传行为。罚款金额根据诊所的广告发布范围、造成的影响等因素综合判定,一般在几千元到数万元之间。
二、食品类
1. 普通食品宣传保健功能案例
案例详情
某食品企业生产的普通饼干,在其产品包装和宣传广告中宣称具有“改善睡眠”“增强免疫力”等保健功能。而该饼干仅仅是普通食品,不具备任何保健功能相关的认证或成分依据。
违反规定
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和《食品安全法》中关于普通食品不得宣传保健功能的规定。
处罚结果
淮安市市场监管部门责令企业停止虚假宣传行为,召回已上市带有违法宣传内容的产品包装,对企业处以罚款。罚款数额根据企业的生产规模、销售数量、违法所得等情况确定,可能在数万元到数十万元之间,同时要求企业进行整改,重新规范产品包装和宣传内容。
2. 虚假标注食品产地案例
案例详情
某家销售水果的商家在广告中宣称其水果为“本地新鲜采摘的[水果品种],绿色天然”,但实际上这些水果是从外地采购而来,并非本地所产。商家这么做是为了迎合消费者对本地新鲜水果的偏好。
违反规定
这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关于广告应当真实、准确,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的规定。
处罚结果
市场监管部门责令商家停止发布虚假产地宣传的广告,向消费者作出解释说明,并根据商家的经营额和违法行为的情节处以罚款,一般罚款金额在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
三、房地产类
1. 夸大房产配套设施案例
案例详情
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在楼盘销售广告中宣称“小区配套国际双语幼儿园、豪华游泳池、大型购物中心等完善设施”,并配以精美的效果图。然而,在交房时购房者发现,所谓的国际双语幼儿园只是一个处于规划审批阶段尚无具体建设时间表的项目,游泳池也因为规划变更而缩小规模,大型购物中心根本未纳入建设规划。
违反规定
这种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关于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的规定。
处罚结果
淮安市市场监管部门责令该房地产公司停止发布虚假广告,对已购房消费者作出合理补偿或者说明,并根据房地产公司的违法所得和情节严重程度处以高额罚款。罚款数额可能根据楼盘的销售额、受误导消费者数量等因素确定,一般在数十万元以上。
2. 虚假宣传房产面积案例
案例详情
某房产中介在二手房销售广告中,将房屋的实际建筑面积80平方米写成“使用面积8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00平方米)”,故意模糊使用面积和建筑面积的概念,误导消费者认为房屋的实际使用面积较大。
违反规定
这违反了广告法中要求广告内容必须真实准确的规定。
处罚结果
市场监管部门对该房产中介作出警告,责令其改正错误广告内容,并根据情节处以罚款。罚款金额根据中介的经营规模、该套房产的交易价格等因素确定,一般在数千元到数万元之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