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甘肃推进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建设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6-16 08:2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5年6月10日,《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建设实施方案》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在兰州召开,标志着河西走廊成为国家遗产线路建设地。以下是关于甘肃推进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建设的相关情况: 建设目标2025年:以石窟寺、长城、古城址、古建筑、张掖彩丘等代表性文化和自然遗产为重点,启动遗产保护和利用、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业布局、国际交流合作等项目,加快构建“一带贯通、六市联动、多点支撑”的总体布局,使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建设初见成效。2030年底:全面建成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民族民俗非遗保护传承展示、国际旅游带、国际文化交流合作“五大样板”,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国家遗产线路建设制度体系、标准规范和实践经验。2035年底:把河西走廊建成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先行地、极具影响力的中华文化传播地、极富活力的全球文明交流互鉴地、极受欢迎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力争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成功申报世界遗产。 主要任务聚焦建设“五大样板”,重点遴选重要石窟寺、长城、古城址、古建筑、名城名镇和张掖彩丘等52处代表性文化和自然遗产,20项国家级非遗项目,部署19项具体任务,着力构建文化和自然遗产协同保护体系、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系,打造中华文明标识。具体如下:打造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样板:实施文化遗产线路价值解读、石窟艺术长廊、长城边塞廊道、古城古镇连片保护、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博物馆集群建设“六大工程”。打造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样板:通过张掖彩丘保护、普遍价值研究分析、张掖彩丘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等3项举措,提升其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民族民俗非遗保护传承展示样板:重点建设河西走廊民族民俗文化传承体验带,推动优秀民族民俗文化活态传承,加强优秀民俗传播普及,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打造国际旅游带样板:实施强基础、强产业、强供给、强品牌“四强工程”,着力打造石窟艺术长廊、长城边塞廊道和自然地理奇观3条国家级经典主题游径,把河西走廊建成国际最具活力的丝路文化旅游黄金廊道。打造国际文化交流合作样板:通过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交流平台和构建多元立体对外传播格局等3项举措,办好敦煌文博会和嘉峪关短片电影节,建设中国—吉尔吉斯斯坦文化遗产保护“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重点项目2025年预计投资6.1亿元,推动落实120项具体任务,重点推进马蹄寺石窟群、北海子塔保护等39个文物保护利用项目,实施国家遗产线路价值解读、石窟艺术长廊、长城边塞廊道、古城古镇连廊、红色文化传承弘扬、文博场馆展厅连线“六大工程”。 保障机制《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建设实施方案》由国家文物局指导,甘肃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省文物局等联合制定,为建设提供政策指导和组织保障。甘肃省政府常务会议强调要结合“八个一”文化品牌建设,加快建设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打造全国重要的文化传承创新基地和优秀旅游目的地,构建相关体系,将遗产优势转化为产业、经济、发展优势。
回复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7-4 23:29 , Processed in 0.08600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