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通过多种方式加快就业友好型城市建设,持续构建高质量发展与就业扩容提质良性循环,进而增进城市韧性,具体如下:“家门口”精准服务稳就业: 打造就业服务站:苏州着力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截至5月底,已建成服务站348个,累计帮扶大龄、残疾等困难群体超9000人就业。姑苏区双塔街道,人社中心工作人员挨家挨户上门采集就业数据、了解就业需求,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16至24岁失业青年、收入低能力低的就业特殊困难群体等作为重点服务对象。 建设青年人才驿站:苏州全市建成120多处青年人才驿站,为来苏求职的外地高校应届生提供3天(最长不超过14天)的免费住宿,降低其求职成本。仅相城区就有14处这类驿站,已累计服务1300多人次。 实现岗位快速匹配:在苏州大学未来校区教学中心,学生刷身份证,系统可自动识别个人信息并匹配最新招聘需求,一键向企业发送简历,方便本地毕业生快速匹配岗位,也让外地青年能安心求职。沿着项目和产业链促就业: 前置就业用工服务:苏州探索前置就业用工服务,开展重大项目带动就业评估工作。2024年以来,年度投资3亿元以上的200多个重大项目建成后新增用工达3万多人。近期,又有12个重大项目与12家用工服务单位进行用工保障签约。 打造产教评技能生态链:苏州深入研究产业规律,让就业顺着产业链延伸。作为首批国家级低空经济试点城市之一,苏州打造低空经济产教评技能生态链,促进校企资源整合定向培养技能人才。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根据企业需求量身定制前沿技能课程,助力产业、教育、人才形成有机融合的生态链。此外,苏州高新区的企业通过“岗位需要+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的项目化培训新模式,让“天空工匠”培养形成完整闭环。提升就业能力增强城市韧性: 开展数字化培训:苏州工业园区立宁职业培训学校依托产教融合,对学员进行数字化培训,使大批青年迅速提升实操能力,为企业持续输送智能制造人才。 发布暑期技能培训计划:苏州市抓住暑假院校教学任务减少的契机,发布“技能照亮前程”暑期技能大培训计划,将七到八月份的院校教学淡季变成技能培训旺季,提升各类人才的就业技能,促进人才与产业的双向奔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