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港股IPO市场持续火热,港股“打新”赚钱效应仍在持续。证券时报记者综合众多港股新股的表现,发现新股首日走强具备四大特征:热门产业、龙头企业:2025年港股IPO呈现“新消费+硬科技”双轮驱动的特征。新兴消费和服务型消费涵盖潮玩、新式茶饮等细分赛道;科技板块则聚焦人工智能、新能源与新材料等前沿科技范畴。相关新股一般都取得了不错的上市表现,如映恩生物、蜜雪集团等。热门产业和龙头企业在各自行业中具备强大的市场地位,在投资者心中有着良好的口碑,能有效提升新股的市场认可度。赴港上市的A股公司:2025年赴港上市的A股公司数量虽不多,但融资额往往更大,且上市的A股公司无一家破发。A股公司赴港上市时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折价,这为打新这类公司留下了充足的市场空间。同时,A股母公司的业绩支撑也为港股新股提供了估值安全垫。基石投资者的质量:基石投资者主要是大型、知名的投资者,他们承诺购买一定数量的新股,并在上市后锁定6到12个月。这相当于对企业质量的“背书”,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新股的市场信心,为后续的股价表现提供支撑。越是“大牌”的基石投资者,对新股的“背书”能力就越强。若基石投资者中还有海外知名资金,则会为新股“加分”更多。超高申购倍数:在港股新股的认购中,申购倍数越高,代表着越多投资者看好该只新股,也反映出市场对新股的高度期待。2025年上市首日涨幅超过10%的新股,绝大部分认购倍数均超百倍。不过,港股打新虽然存在赚钱效应,但市场风险始终存在,投资者在追逐收益的同时,也应保持理性,审慎决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