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空气来袭对春运返程可能产生以下多方面的影响:
一、交通方面
1. 航空运输
航班延误或取消
冷空气常常伴随着大风、降雪、冻雨等恶劣天气。强风可能会超过机场的起降标准,例如侧风超标时,飞机在起降过程中难以保持稳定的姿态,容易发生危险。降雪会影响跑道的摩擦力,降低能见度,使飞行员难以准确判断跑道位置。冻雨则会在飞机表面形成冰层,增加飞机重量,破坏飞机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导致航班延误甚至取消。
航空旅客滞留
航班的延误或取消会使旅客滞留在机场。机场需要为滞留旅客提供餐饮、住宿等基本生活保障,同时,旅客可能会错过后续的换乘安排,如转机航班、预订的长途汽车或高铁等,打乱整个返程计划。
2. 铁路运输
铁轨结冰与道岔故障
在寒冷天气下,特别是有降雪或冻雨时,铁轨可能会结冰。高速列车在结冰的铁轨上行驶容易出现打滑现象,影响列车的正常运行速度和安全性。道岔是铁路轨道的关键部件,降雪和结冰可能导致道岔无法正常转换,使列车无法按照预定路线行驶,从而造成列车晚点。
列车设备故障风险增加
低温环境对列车的设备也是一个考验。例如,动车组的受电弓、制动系统等设备在寒冷天气下可能出现故障。受电弓上的冰雪堆积可能影响受电性能,制动系统的液压油或空气管路可能因低温而冻结或出现密封问题,导致制动失灵或异常,进而影响列车的准点运行。
3. 公路运输
道路结冰与封路
冷空气带来的低温和降水会使道路结冰,特别是山区、桥梁和高架桥等路段更容易结冰。结冰的道路摩擦力减小,车辆容易打滑失控。为了保障交通安全,相关部门可能会对结冰严重的路段进行封路处理,这就阻断了公路交通,使自驾返程和客运班车无法正常通行。
车辆故障增多
低温会影响汽车的性能。例如,汽车的电瓶在低温下电量和性能下降,容易出现启动困难的问题。轮胎的橡胶在低温下变硬,抓地力减弱,增加了爆胎和侧滑的风险。此外,汽车的防冻液如果不符合低温要求,可能会冻结,损坏发动机冷却系统。对于客运车辆和货运车辆来说,故障增多不仅会影响自身的行程,还可能导致道路拥堵。
二、旅客出行体验方面
1. 保暖与健康问题
寒冷天气中的等待
在车站、机场等交通枢纽等待时,由于冷空气来袭,室内外温度较低,旅客如果没有做好足够的保暖措施,容易感冒、冻伤。尤其是老人、儿童和身体虚弱的旅客,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问题,如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旅途中的不适
在乘坐交通工具时,如火车、汽车等,虽然车内有一定的取暖设施,但可能并不十分完善。长时间的旅程中,寒冷的空气仍然可能侵入车内,使旅客感到寒冷不适。而且,寒冷天气下人们的活动相对减少,血液循环减慢,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乘坐交通工具容易导致身体僵硬、麻木等问题。
2. 行程延误带来的焦虑
不确定性增加
由于冷空气对交通的影响导致行程延误,旅客会面临行程安排的不确定性。不知道何时能够出发、到达,也不知道是否能够顺利换乘,这种不确定性会给旅客带来很大的焦虑。特别是对于有紧急事务需要返程处理的旅客,如节后需要按时上班、参加重要会议或上学的旅客,行程延误可能会造成很大的困扰。
三、物资供应与保障方面
1. 能源供应需求增加
取暖需求
冷空气来袭使得气温降低,无论是交通枢纽、交通工具还是旅客自身,对取暖的需求都大大增加。交通枢纽如车站、机场需要加大供暖设备的功率,消耗更多的能源,如电力、煤炭或天然气等。交通工具中的空调等取暖设备长时间运行,也会增加能源消耗。对于旅客来说,在寒冷天气中可能会使用暖宝宝、电热毯等取暖用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能源需求。
保障能源供应的压力
随着取暖需求的增加,能源供应面临压力。电力部门需要确保电网的稳定运行,以满足车站、机场等公共场所和居民取暖的用电需求。对于依赖煤炭或天然气供暖的地区,需要保障燃料的供应和运输。如果能源供应不足,可能会影响交通枢纽的供暖,进一步影响旅客的出行体验。
2. 生活物资供应与物价波动
车站、机场物资供应
在交通枢纽,由于旅客滞留的可能性增加,对生活物资的需求也相应增加,如食品、饮用水等。这些物资需要及时供应到旅客手中,以满足他们在等待过程中的基本生活需求。如果供应不及时,可能会导致旅客的不满。
物价波动
随着需求的增加,特别是在交通枢纽附近,一些商家可能会趁机抬高物价。例如,食品、保暖用品等价格可能会上涨,这不仅增加了旅客的经济负担,也可能引发市场秩序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