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训练目的
提升舰艇作战能力
在现代海战中,舰艇的持续作战能力至关重要。海上横向补给训练能够确保舰艇在远离岸基的情况下,长时间保持作战状态。例如,驱逐舰、护卫舰等作战舰艇在执行远洋巡逻、护航等任务时,通过横向补给获得燃油、弹药、淡水和食品等物资,延长其在任务区域的停留时间,增强对作战海域的控制能力。
增强舰艇编队协同性
横向补给涉及补给舰和受补舰之间的密切配合。这一训练有助于提高舰艇编队内部各舰艇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补给舰需要精确控制航速、航向,与受补舰保持稳定的相对位置;受补舰也要做好相应的对接准备工作,如调整自身姿态、准备接收设备等。这种协同训练可以应用于舰艇编队在执行战斗任务时的多种情况,如在海上机动作战中,舰艇之间需要进行快速、有效的物资调配以保持整体战斗力。
2. 训练内容
补给设备操作
包括对输油管路、干货传输装置等设备的操作。对于输油管路,操作人员要熟悉管路的连接、阀门的控制以及压力监测等环节。在横向补给燃油时,必须确保输油过程安全、高效,防止油料泄漏等事故。干货传输装置方面,如传输弹药、食品等物资时,要掌握吊运设备的操作技巧,保证货物准确地从补给舰转移到受补舰。
航行状态保持与调整
补给舰和受补舰都需要在航行中保持稳定的航速和航向。一般来说,在补给过程中,两舰要保持相对固定的距离和角度。航速通常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例如8 12节左右,这一速度既要满足补给作业的要求,又要考虑到舰艇的航行稳定性。在训练中,舰艇需要根据海况等因素及时调整航行状态。如在风浪较大的海况下,要通过操舵、调整主机功率等方式来维持稳定的相对位置。
通信与指挥协同
良好的通信是横向补给训练成功的关键。补给舰和受补舰之间要建立可靠的通信链路,实时传递各种指令和状态信息。在指挥协同方面,补给作业需要统一的指挥调度。例如,由编队指挥员或者补给作业现场指挥员根据补给进程、海况等因素下达各种指令,包括开始补给、调整航速航向、暂停或终止补给等命令,两舰的舰员必须准确执行这些指令。
3. 训练意义对海军现代化发展的影响
适应现代海战模式
现代海战呈现出远海化、体系化作战的特点。海上横向补给训练能够使海军舰艇编队更好地适应这种作战模式。在远海作战中,远离本土基地的舰艇需要依赖海上补给来维持作战能力。通过有效的横向补给,舰艇编队可以在广阔的海洋战场上保持持续的作战力量,与其他作战力量(如舰载机、潜艇等)协同作战,构建完整的远海作战体系。
提升海军战略投送能力
当海军执行海外维和、人道主义救援、战略威慑等任务时,海上横向补给能力是提升战略投送能力的重要保障。例如,在执行亚丁湾护航任务过程中,护航舰艇编队需要长时间在远离国内的海域活动,海上横向补给能够确保舰艇在任务期间的物资供应,从而有效地履行护航等战略任务,增强我国海军在全球海域的影响力和战略投送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