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七号任务具有以下特殊之处:
一、探测区域特殊
1. 月球南极
永久阴影区资源探索
月球南极存在很多永久阴影区,这些区域可能蕴含着丰富的水冰资源。嫦娥七号将着重对这些区域进行探测,确定水冰的分布、含量和状态等。水冰资源的探测对于未来月球基地建设意义非凡,水可以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氧气可供人类呼吸,氢气和氧气还能作为火箭燃料,从而实现月球原位资源利用,大大降低月球探测和开发的成本。
特殊地形研究
月球南极的地形非常复杂,有众多的撞击坑和高地。嫦娥七号的探测有助于深入了解这些特殊地形的形成机制,例如通过研究撞击坑的形态、大小、分布等特征,可以推断出月球遭受小行星撞击的历史和频率,为研究月球的演化过程提供关键依据。
二、任务载荷特殊
1. 多种新型探测载荷集成
高精度探测设备
嫦娥七号将搭载高精度的成像设备,如高分辨率相机等。与以往任务的相机相比,它能够更清晰地拍摄月球南极的地形地貌,获取更加详细的地质信息,包括岩石的类型、分布以及微小的地形变化等。
探测物质成分的仪器
携带专门用于探测月球物质成分的光谱仪等仪器。这些仪器可以对月球南极的土壤、岩石等进行成分分析,确定其中的元素种类和含量,有助于研究月球的物质起源。例如,通过分析月球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可以推断出月球形成时的物质来源,是来自原始太阳系星云的不同区域,还是受到后期小行星撞击带来的外源物质影响等。
月壤物性探测载荷
嫦娥七号还将配备月壤物性探测载荷,用于测量月壤的物理性质,如密度、孔隙率、导热性等。这些数据对于了解月壤的工程特性非常重要,因为在未来月球基地建设中,月壤可能被用作建筑材料或者屏蔽辐射的材料,了解其物性可以更好地进行工程设计。
三、任务模式特殊
1. 月球轨道器与巡视器协同探测
轨道器的广域探测与数据传输
嫦娥七号的轨道器将在月球南极上空的轨道运行,对较大范围的区域进行宏观探测,获取月球南极整体的地形、地貌和物质分布等信息。同时,轨道器还将作为数据传输的中继站,将巡视器在月球表面探测到的数据传输回地球。这种协同工作模式能够充分发挥轨道器和巡视器的优势,提高探测效率。
巡视器的精细探测
巡视器将在月球南极表面进行局部的精细探测,能够到达轨道器难以详细观测的区域,如一些小型撞击坑内部或者陡峭地形的边缘地带。巡视器可以对这些特定区域的地质样本进行近距离分析,获取更加精确的成分和结构信息,并且可以通过巡视过程中的移动,连续观测不同地点的地质特征,从而为构建月球南极的局部地质模型提供数据支持。
四、技术验证特殊
1. 为后续任务技术验证
着陆技术改进
嫦娥七号的着陆技术将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和改进。由于月球南极的地形复杂,对着陆的精度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将验证在这种复杂地形下的高精度软着陆技术,为后续嫦娥八号等任务的月球基地建设奠定基础。例如,在面对月球南极崎岖的高地或者存在大量石块的区域时,如何精确控制着陆点,避免碰撞和着陆不稳定等情况。
原位资源利用技术预研
嫦娥七号的探测数据将有助于为原位资源利用技术进行前期研究。例如,通过对月球南极水冰资源的探测,研究如何在月球表面进行水冰的开采、提取和利用的技术方案,为未来建立可持续的月球基地提供技术储备,这对于人类长期在月球开展科学研究和探索活动具有关键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