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厂商连续提升工厂利用率主要有以下多方面的原因和影响:
一、原因
1. 市场需求回暖
消费电子市场复苏
随着全球经济逐步从疫情等不利影响中恢复,消费者对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的需求开始回升。例如,当新的智能手机型号发布且具有创新功能(如折叠屏手机逐渐走向主流)时,会刺激消费者的换机需求,从而增加面板的采购量。
对于平板电脑而言,其在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等场景中的应用持续发挥作用,市场对平板电脑面板的需求保持稳定增长,促使面板厂商提高工厂利用率以满足订单需求。
显示技术升级驱动需求
高刷新率、高分辨率、Mini LED和OLED等新型显示技术不断发展并得到市场认可。例如,游戏玩家对高刷新率(如144Hz甚至更高)显示器面板的需求旺盛,以获得更流畅的游戏画面体验;高端电视市场中,OLED面板因具有自发光、对比度高、视角广等优点,受到消费者青睐,这促使面板厂商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工厂利用率来生产这些技术含量高的面板产品。
2. 成本控制与竞争力提升
规模经济效应
通过提高工厂利用率,面板厂商能够在固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产品产量。例如,面板生产厂的设备投资、厂房建设等固定成本很高,当提高利用率,生产更多的面板时,单位产品所分摊的固定成本就会降低。这有助于面板厂商在市场竞争中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价格,扩大市场份额。
优化资源配置
提升工厂利用率可以更好地整合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当生产线满负荷运转时,人员的工作效率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原材料的采购和使用也能更加合理和高效。例如,集中采购原材料可以获得更优惠的价格,减少库存积压和浪费等问题,提高整体的运营效益。
3. 产业竞争压力
全球面板产业格局竞争
在全球面板产业中,不同地区和企业之间的竞争激烈。以韩国、中国台湾地区和中国大陆为例,各个地区的面板厂商都在争夺市场份额。中国大陆的面板厂商近年来不断加大投资和技术研发,提高产能利用率,是为了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如京东方、华星光电等企业通过提升工厂利用率,提高产品的供应量和质量,与三星、LG等国际厂商竞争,争夺国际品牌客户的订单。
应对新进入者挑战
随着显示面板行业的发展,一些新的企业可能会尝试进入该领域。现有面板厂商为了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需要提高工厂利用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以构建更高的行业壁垒,防止新进入者抢占市场份额。
二、影响
1. 对面板厂商自身
盈利增长
提高工厂利用率直接带来产量的增加,如果市场需求稳定且价格合理,面板厂商的销售收入将显著增长。同时,由于成本的降低(如单位产品固定成本分摊减少),利润空间进一步扩大。例如,一家面板厂商在提升工厂利用率前,每月生产10万片面板,固定成本为1000万元,单位固定成本为100元;提升利用率后每月生产20万片面板,固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单位固定成本降为50元,在售价不变的情况下,利润大幅提升。
技术创新能力提升
当工厂利用率提高,生产规模扩大时,厂商会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技术研发中。例如,面板厂商可以利用增加的利润来建立研发中心,吸引高端技术人才,开展对新型显示材料、更先进的生产工艺(如印刷显示技术)等的研究。这有助于面板厂商在技术上保持领先地位,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
2. 对上下游产业
上游产业
原材料供应稳定与发展:面板厂商提高工厂利用率会增加对原材料(如玻璃基板、偏光片、液晶材料等)的采购量。这对上游原材料供应商来说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能够促使其扩大生产规模,提高自身的效益。例如,玻璃基板供应商会加大对生产线的投资,研发新的玻璃基板产品以满足面板厂商更高的质量和性能要求。
促进上游产业技术协同:随着面板厂商对原材料需求的增加和要求的提高,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技术协同会更加紧密。例如,面板厂商可能会与液晶材料供应商合作,共同研发适应高刷新率、低功耗要求的新型液晶材料,推动整个产业链的技术进步。
下游产业
保障下游产品供应与创新:充足的面板供应能够保障下游产业(如消费电子制造商、电视制造商等)的正常生产。这有助于下游企业推出更多型号、更高配置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例如,电视制造商可以更顺利地推出大尺寸、高分辨率的智能电视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
价格稳定与成本传导:当面板厂商通过提高工厂利用率实现成本降低时,部分成本优势可能会传导到下游产业。这有助于稳定下游产品的价格,提高下游产品的性价比,促进整个消费市场的繁荣。例如,智能手机制造商可能会因为面板成本的下降,在保持手机价格稳定的情况下,提高手机的其他配置,或者推出更具价格竞争力的手机型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