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关于“合格率99.5%,2024年四川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向好”的一些分析:
一、取得成果的可能原因
1. 监管体系完善
严格的产地准出制度
四川各地可能加强了农产品产地的环境监测和管理。例如,对土壤、水源等进行定期检测,防止重金属污染、农药残留超标的土地用于农产品生产。在一些蔬菜产区,通过对土壤肥力和污染状况的评估,划分出适宜种植的区域,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建立健全了产地准出的检测机制,要求农产品在离开产地时必须经过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市场流通。如水果种植基地,在采摘前要对果实进行农药残留抽检,只有抽检合格的批次才能发货。
市场准入监管强化
在全省各大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等销售终端,加强了对入市农产品的检验检测。例如,成都市的一些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配备了先进的检测设备,对进入市场的蔬菜、肉类等进行快速检测,检测项目涵盖常见的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指标。
加大了对违规销售不合格农产品的处罚力度,提高了市场主体的违法成本,从而促使经营者更加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自觉遵守市场准入规则。
2. 标准化生产推广
制定和执行标准
四川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积极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例如,针对茶叶生产,制定了从茶园选址、茶树种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到茶叶采摘、加工等一整套的地方标准。茶叶生产企业和农户按照标准进行生产,能够有效控制茶叶中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质量指标。
对于畜禽养殖,严格执行动物防疫、兽药使用规范等标准。养殖场按照规定的养殖密度、饲料配方、免疫程序等进行养殖,减少了兽药滥用的情况,提高了畜禽产品的质量。
示范基地建设
全省建立了众多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如眉山市的泡菜原料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这些示范基地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周边农户通过学习示范基地的生产模式和技术,提高了自身的生产水平和农产品质量。示范基地还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供了实践经验,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标准化生产体系。
3. 检测能力提升
检测技术创新
四川在农产品检测技术方面不断创新。例如,科研机构和检测部门合作研发出更高效、更精准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一些新的检测技术能够同时检测多种农药残留,且检测限更低,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得到检测结果。
对于转基因农产品的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能够准确识别农产品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满足了消费者对转基因农产品知情权的要求,也有助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检测网络覆盖
在全省范围内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网络。从省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到市、县级检测站,再到乡镇的速测点,形成了多层级的检测体系。例如,在一些农产品主产区的乡镇,设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速测点,能够对当地生产的农产品进行快速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这种检测网络的覆盖确保了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都能得到有效的质量监控。
4. 农业投入品管理加强
农资市场监管
加强了对农药、兽药、化肥、饲料等农业投入品的市场监管。定期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行为。例如,在农药市场监管中,检查农药生产企业的生产资质、农药产品的标签标识、有效成分含量等。对不合格的农药产品进行查封、销毁,并对相关企业进行处罚。
建立了农资产品追溯体系,要求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对其产品的来源和流向进行记录,便于在发现问题时能够及时追溯源头,控制风险。
科学指导合理使用
通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农民和农业生产企业科学指导农业投入品的合理使用。例如,举办农药安全使用培训班,向农户讲解不同农药的适用范围、使用剂量、安全间隔期等知识。在一些大型养殖场,兽医定期对养殖人员进行兽药使用规范培训,防止兽药超量使用或违规使用的情况发生。
二、持续保持平稳向好的建议
1. 强化风险预警
建立大数据监测平台
整合全省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数据、产地环境监测数据、农业投入品使用数据等,建立大数据监测平台。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例如,通过分析不同季节、不同地区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数据的变化趋势,提前预警可能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
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实时监测。如在大型蔬菜种植基地,通过安装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养分等数据,结合气象数据,预测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提供更精准的数据支持。
2. 绿色生产技术推广
生态农业模式推广
加大对生态农业模式如稻鱼共生、林下养殖等的推广力度。在一些适宜的地区,引导农民采用稻鱼共生模式,鱼可以捕食稻田中的害虫,鱼的粪便又能为水稻提供肥料,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生产出绿色、环保的农产品。
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如生物防治病虫害。在果园中释放捕食螨防治害螨,利用昆虫性信息素诱捕害虫等,既能有效控制病虫害,又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3. 提升消费者意识
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教育
通过多种渠道如电视、广播、网络等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制作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科普节目、公益广告等,向消费者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选购知识等。例如,在电视节目中开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专栏,介绍如何辨别有机农产品、绿色农产品与普通农产品,以及如何识别农产品中的质量问题。
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活动,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知水平,增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能力,同时也促使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监督。
4. 加强区域协作
跨区域监管合作
四川与周边省份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的合作。由于农产品存在跨区域流通的情况,建立跨区域的联合监管机制非常必要。例如,与重庆、云南、贵州等周边省份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共享平台,共享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质量检测等信息。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对方面开展合作,共同制定应急预案。当出现跨区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时,能够迅速协调各方力量,采取统一的应对措施,防止事件的扩散和影响的扩大。
如果能维持这样的合格率并不断改进相关工作,四川的农产品不仅能满足本地居民的高质量消费需求,还能在国内外市场上提升竞争力,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