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化市市场监管局在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方面有着诸多积极意义和多方面的举措:
一、工作的重要意义
1. 激励创新
对绥化市当地企业和创新者来说,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能够确保他们在创新过程中的投入得到回报。例如,绥化的一些农业科技企业研发出新型的农作物种植技术或者农产品加工工艺,如果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这些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就会受挫。而市场监管局加强保护工作,可以激发更多的企业和个人投入到技术研发、文化创作等创新活动中。
2. 促进经济发展
从绥化市的整体经济发展来看,知识产权保护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例如,外地企业在考虑与绥化当地企业合作或者在绥化投资建厂时,如果看到当地有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会更愿意将资金投入到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等具有知识产权潜力的领域,从而推动绥化市的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
3. 提升城市竞争力
在区域竞争中,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是绥化市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与其他城市相比,如果绥化市能够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形成良好的口碑,就能够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优质企业和创新资源。比如在农业品牌打造方面,像绥化的大米品牌,如果其知识产权得到严格保护,在全国乃至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就会增强,进而提升绥化市的城市形象和整体竞争力。
二、具体工作举措
1. 法律法规宣传普及
多渠道宣传:
绥化市市场监管局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宣传。例如,利用绥化当地的电视台、广播电台等传统媒体开设知识产权保护专题节目,向广大市民和企业讲解知识产权的相关知识,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同时,借助政府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发布知识产权保护的典型案例、政策解读等内容。例如,定期发布一些本地企业知识产权被侵权或者成功维权的案例,让企业和民众更加直观地了解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
针对性培训:
针对绥化市的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有针对性的知识产权培训。对于企业,组织不同规模和行业的企业参加培训,如大型农业企业和中小微食品加工企业分别开展不同层次的培训课程。培训内容包括如何申请专利、商标注册的流程、如何防止知识产权侵权等实用知识。对于高校和科研机构,则侧重于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和转化方面的培训,提高高校和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2. 知识产权执法检查
日常巡查与专项整治相结合:
在日常工作中,绥化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对市内的各类市场主体进行定期的巡查。例如,对商业街区的商铺、超市、农贸市场等进行检查,查看是否存在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的行为。同时,针对绥化市重点产业和突出的知识产权侵权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比如,在绥化的特色农产品销售旺季,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专项整治,打击假冒绥化本地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行为,保护“绥化大米”等特色农产品的品牌权益。
跨部门协作执法:
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形成知识产权保护的合力。与绥化市的公安部门联合开展打击知识产权犯罪活动,对于涉及金额较大、情节严重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公安部门及时介入,共同调查取证,提高执法的威慑力。还可以与海关部门协作,在绥化的进出口环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防止本地企业的知识产权在进出口贸易中被侵权,同时防止侵权产品流入或流出绥化市。
3. 知识产权服务优化
建立知识产权服务平台:
绥化市市场监管局可以建立集知识产权信息查询、申请代理、交易运营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例如,企业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方便地查询到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利信息,了解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为自身的研发创新提供参考。同时,平台提供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等代理服务的机构信息,方便企业选择正规的代理机构。在知识产权交易运营方面,平台可以发布企业的知识产权转让、许可等需求信息,促进知识产权的市场化流动。
企业帮扶指导:
深入绥化市的企业进行一对一的帮扶指导。对于有创新成果但缺乏知识产权管理经验的企业,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可以上门指导企业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包括知识产权的档案管理、风险预警机制等。例如,帮助企业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专利布局策略,根据企业的市场定位和发展规划,确定哪些技术需要及时申请专利,哪些技术可以作为商业秘密进行保护,提高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