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六举措确保春耕及全年农业用肥量足价稳:
一、保障生产供应
1. 原料供应稳定
对于化肥生产所需的基础原料,如磷矿石、钾盐等,加强国内资源的勘探与开发。例如,加大对磷矿企业的扶持力度,优化开采流程,提高磷矿的产量和品质。同时,积极拓展海外钾盐资源,通过签订长期供应合同等方式,确保钾元素的稳定供应。
2. 企业生产能力提升
鼓励化肥生产企业开足马力生产。政府可以通过给予生产补贴、优惠电价等政策措施,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例如,对氮肥生产企业在春耕期间给予一定的用电补贴,保障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转。同时,推动化肥生产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化肥产量。
二、优化运输调配
1. 运输绿色通道畅通
建立化肥运输的绿色通道,协调铁路、公路、水路等运输部门,对化肥运输给予优先安排。例如,在铁路运输方面,确保化肥专列的及时调度和快速通行,减少运输时间和成本。在公路运输中,对运输化肥的车辆在高速公路收费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保障化肥能够及时从生产地运往需求地。
2. 仓储物流设施完善
加大对化肥仓储设施的建设投入,在粮食主产区和化肥需求集中地区,建设一批现代化的化肥仓储中心。这些仓储中心具备防潮、防火、防盗等功能,能够有效储存大量化肥。同时,优化物流配送网络,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化肥库存的实时监控和合理调配,提高物流配送效率。
三、加强市场监管
1. 价格监测与调控
建立健全化肥价格监测体系,密切关注化肥市场价格的波动情况。在全国范围内设置多个价格监测点,及时收集和分析化肥价格数据。一旦发现价格异常波动,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投放储备化肥、采取价格干预措施等手段,稳定市场价格。例如,当氮肥价格出现过快上涨时,适时投放政府储备的氮肥,增加市场供应,抑制价格上涨。
2. 质量监管严格执行
加强对化肥生产、销售环节的质量监管。加大对化肥生产企业的抽检频率,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对化肥的养分含量、重金属含量等指标进行检测。对于销售假冒伪劣化肥的商家,依法予以严厉打击,维护市场秩序。例如,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对化肥市场进行拉网式排查,确保农民用上放心肥。
四、推动减量增效
1. 科学施肥技术推广
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向农民传授科学施肥技术。根据不同作物、不同土壤肥力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施肥方案。例如,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通过对土壤样本的检测分析,确定土壤中养分的含量,从而合理调整氮、磷、钾等肥料的施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
2. 新型肥料研发与应用
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对新型肥料的研发投入,如缓释肥、水溶肥等。这些新型肥料具有养分释放缓慢、利用率高、对环境友好等优点。通过示范推广,让农民了解和接受新型肥料的使用。例如,在一些蔬菜种植基地,示范推广水溶肥的应用,减少传统化肥的施用量,同时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五、增加储备调节
1. 建立分级储备制度
建立中央和地方分级的化肥储备制度。中央储备主要应对全国性的化肥供应紧张和价格大幅波动情况,地方储备则侧重于满足本地区的农业生产需求。在化肥生产旺季,按照储备计划进行收储,增加储备库存。例如,在秋季化肥生产高峰时,地方政府根据本地春耕需求,及时收储一定量的化肥。
2. 灵活调节市场供应
根据农业生产的季节性需求和市场价格变化,灵活投放储备化肥。在春耕、秋种等关键农事季节,当市场供应不足或价格过高时,及时投放储备化肥,平抑市场价格,保障农业生产用肥需求。同时,根据市场反馈,合理调整储备规模和结构,提高储备的有效性。
六、政策扶持引导
1. 补贴政策精准实施
对农民购买化肥给予直接补贴或间接补贴。例如,通过农资综合补贴,降低农民购买化肥的实际支出。同时,对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化肥采购方面给予额外的补贴支持,鼓励他们采用科学施肥技术和优质化肥。
2. 金融支持农业肥料需求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化肥生产企业和农业生产的金融支持。金融机构可以为化肥生产企业提供低息贷款,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技术改造。对于农民购买化肥的资金需求,推出适合的金融产品,如农资贷款等,缓解农民的资金压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