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旅产业规模和质量稳居西部第一、全国前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产业规模大: 游客接待量和花费增长显著:2022年至2024年,四川省国内游客接待量从6.36亿人次跃升至11.19亿,国内游客总花费从7059.94亿元增长到1.76万亿元,实现了跨越式增长。2024年共接待入境游客229.30万人次,成为内陆省份中热门入境游目的地代表之一。 重大项目投资规模大:2025年深圳文博会期间,四川发布总投资规模超1300亿元的157个文化产业项目,并达成12项重点合作签约。 市场主体数量多、营收高:截至2024年底,四川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2997家,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890.3亿元。 文旅领域专项债发行领先:文旅领域专项债发行项目数量和规模位居全国第一。产业质量高: 资源丰富且优质:文旅资源“双普查”结果显示,四川省拥有非遗、文物等六大类文化资源305.7万余处,地文景观、水域景观等八大类旅游资源24.5万余处,已建成5A级景区18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5个。 文旅融合IP影响力大:如动画电影《哪吒》制作公司所在地成为影迷打卡点;歌曲《玉盘》唱响全国;古镇李庄实现抗战文化遗存与现代文旅有机融合;三星堆将出土文物与现代展陈技术结合等。 新产品新场景丰富:开发出银发游、研学游、康养游、赛事游等新产品新场景,2024年举办营业性演出3.2万场,观众1250万人次,票房总收入29亿元,拉动综合消费130亿元。 旅游服务优质:持续优化文旅融合发展环境,聚焦支持高能级主体、高品质供给,加力推出系列惠民措施,增强游客体验感。如2025年“5·19中国旅游日”,剑门关、海螺沟等数十家景区免票开放,携程、美团等平台推出特惠,高德、滴滴提供打车券和景区礼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