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平:放炮仗可别“放飞”了安全》这样的文章主要是强调在燃放炮仗(烟花爆竹)过程中重视安全的重要性。
一、燃放炮仗存在的安全隐患
1. 人身伤害风险
爆炸伤害
炮仗属于爆炸物,在燃放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例如燃放不合格产品或者在错误的地点(如在手中停留时间过长、在狭窄封闭空间内燃放等),可能会发生突然爆炸,对燃放者的眼睛、手部等身体部位造成严重的炸伤。眼睛被炸伤可能导致失明等不可逆转的损伤,手部受伤则可能影响手部功能。
烧伤风险
炮仗燃放时会喷射出火焰和高温物质。当人们距离炮仗燃放点过近时,容易被火焰烧伤,这种烧伤可能是一度、二度甚至三度烧伤,对皮肤和皮下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2. 火灾隐患
易燃物引燃
在户外燃放炮仗时,如果周围有干草、树叶等易燃物,炮仗爆炸产生的火星很容易将其引燃,进而引发森林火灾或者草地火灾。在一些农村地区,这种情况时有发生,一旦引发火灾,可能会烧毁大片的植被、农作物,对生态环境和农民的经济收入造成严重影响。
在城市中,燃放炮仗靠近建筑物或者易燃的堆放物(如垃圾桶等),也可能引发火灾,威胁到居民住宅、商业店铺等的安全,造成财产损失甚至危及生命。
3. 对公共安全的影响
噪音扰民
炮仗燃放时会产生高分贝的噪音,尤其是在集中燃放时段,如春节期间。这种噪音会对居民的生活造成严重干扰,对于老人、儿童、病人以及对噪音敏感的人群影响更大。它可能会影响人们的正常休息、睡眠,还可能导致一些人出现焦虑、烦躁等情绪问题。
公共秩序干扰
在一些公共场所随意燃放炮仗,会扰乱正常的公共秩序。例如在交通要道附近燃放,可能会惊吓到行人和车辆,导致交通混乱,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风险。同时,大量燃放炮仗后的碎屑垃圾也会影响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和整洁。
二、确保燃放安全的措施
1. 加强监管
产品质量监管
相关部门要严格对炮仗生产企业进行监管,从生产源头把控质量。对生产原料、生产工艺等进行严格审查,确保炮仗符合安全标准。例如,要求炮仗的火药含量在安全范围内,包装符合防火、防爆等要求。
加大对市场上炮仗销售的抽检力度,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对不合格产品进行收缴和销毁,防止其流入消费者手中。
2. 规范燃放行为
制定燃放规则
地方政府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燃放规则,明确规定燃放的时间、地点等。例如,规定在城市中只能在特定的集中燃放点燃放,在某些人口密集区、文物保护单位周边、易燃易爆场所附近等严禁燃放。
对于燃放时间,可以限制在每天的某个时间段内,如春节期间可以规定除夕至正月初五的特定时段(如上午8点 晚上10点)允许燃放,避免夜间过度燃放影响居民休息。
宣传教育引导
通过多种渠道如社区宣传、媒体宣传(电视、广播、网络等)向公众普及燃放炮仗的安全知识。告知人们正确的燃放方法,如保持安全距离、使用长香等辅助工具点燃炮仗等。
同时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燃放炮仗安全隐患的认识,增强安全意识,倡导文明燃放。例如,可以制作燃放安全的公益广告、宣传手册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