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冰戏雪激活多重动能》
一、带动体育产业发展
1. 冰雪装备制造业
在游冰戏雪热潮的推动下,对冰雪装备的需求大增。例如滑雪板、滑雪服、冰鞋等装备的生产迎来新机遇。国内外众多企业加大研发和生产投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国内一些原本规模较小的冰雪装备制造企业,通过引进技术和人才,逐步实现了产品的升级换代。如某国产滑雪板品牌,在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国内滑雪者的特点,开发出适合不同水平滑雪爱好者的系列产品,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还开始出口到其他冰雪运动发展中国家。
2. 冰雪运动服务业
滑雪场、溜冰场等冰雪运动场地的建设和运营蓬勃发展。大型滑雪场不断完善配套设施,除了传统的雪道建设,还增加了雪具租赁、滑雪教学、餐饮住宿等一站式服务。以北方某大型滑雪场为例,它不仅拥有多条适合不同难度等级的雪道,还建有豪华度假酒店,为游客提供高端的住宿体验。同时,冰雪运动培训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初学者提供专业的指导,这进一步推动了冰雪运动的普及。
二、促进旅游经济增长
1. 目的地吸引力提升
冰雪资源丰富的地区,如黑龙江、吉林等地,通过打造特色冰雪旅游项目,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以其壮观的冰雕建筑成为冬季旅游的热门打卡地。每年冰雪季,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汇聚于此,欣赏美轮美奂的冰雕艺术作品,感受冰雪文化的独特魅力。这种特色旅游资源极大地提升了当地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改变了以往旅游淡旺季过于分明的局面。
2. 旅游产业链延伸
冰雪旅游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当地的特色美食,如东北的铁锅炖、哈尔滨红肠等,随着冰雪旅游的火热而销量大增。酒店住宿业也迎来旺季,各类酒店、民宿入住率大幅提高。交通方面,为了满足游客的出行需求,增加了通往冰雪旅游景区的航班、旅游专线等。以长白山地区为例,当地的旅游旺季时,周边的民宿提前数月就被预订一空,当地特色餐馆也是顾客盈门,同时,机场增加了直飞国内主要客源地城市的航班,方便游客往来。
三、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1. 冰雪资源互补
不同地区之间的冰雪资源可以相互补充。例如,京津冀地区,北京主要以室内冰场和一些小型冰雪活动为主,而河北的崇礼则拥有丰富的高山滑雪资源。在区域协同发展的框架下,北京的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与河北的冰雪资源优势相结合。北京可以为崇礼的冰雪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输送优秀的冰雪运动管理和运营人才。同时,崇礼的冰雪资源也为北京的冰雪爱好者提供了广阔的户外运动空间,形成了资源互补、互利共赢的局面。
2. 跨区域旅游合作
相邻地区之间开展跨区域的冰雪旅游合作。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联合推出冰雪旅游线路,游客可以在一条线路上体验到黑龙江的冰雪民俗文化、吉林的长白山冰雪风光和辽宁的冰雪温泉等不同特色的旅游项目。这种跨区域旅游合作整合了各地的旅游资源,提升了整个区域的冰雪旅游竞争力,同时也促进了区域间的人员流动、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
四、增进文化交流与传承
1. 冰雪文化传播
游冰戏雪活动是传播冰雪文化的重要载体。冰雪运动赛事吸引了大量国内外参与者和观众,在这个过程中,冰雪文化得以广泛传播。例如在冬奥会期间,世界各国的运动员、教练员和观众汇聚在中国,他们亲身体验和感受中国独特的冰雪文化,如中国传统的冰嬉文化。同时,中国的冰雪文化也随着赛事的转播走向世界,让更多人了解到中国在冰雪运动方面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
2. 民俗文化传承
在冰雪地区,有许多与冰雪相关的民俗文化。如东北的满族冰嬉习俗,包括冰上射箭、冰上赛马等项目。随着游冰戏雪活动的开展,这些民俗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当地政府和民间组织通过举办民俗冰雪节等活动,将传统的民俗文化与现代冰雪运动相结合,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参与其中,使这些古老的民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