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国家发展改革委为确保春耕及全年农业用肥量足价稳采取的六举措:
一、保障化肥生产要素供应
1. 能源供应方面
协调保障化肥生产企业的天然气、煤炭等原料供应。对于以天然气为原料的氮肥生产企业,确保其在春耕等关键时期能够获得稳定的天然气供应,维持正常生产。例如,与能源企业沟通,根据化肥企业的生产计划,合理安排天然气的调配,保障用气需求,避免因天然气供应不足导致化肥减产。
2. 原料供应方面
加强磷矿石等重要化肥原料的供应保障。推动磷矿企业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在符合环保等相关要求的前提下,提高磷矿的开采量和供应量。同时,优化磷矿运输环节,确保磷矿能够及时、顺畅地运输到化肥生产企业,保证磷肥生产的原料需求。
二、提高化肥生产能力
1. 稳定现有产能
鼓励化肥生产企业开满开足马力生产。通过政策引导、市场调节等方式,为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例如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周转问题,提供适当的信贷支持,使企业有足够的资金用于购买原材料、维护设备等,确保化肥生产装置稳定运行,最大限度地释放现有产能。
2. 推动新增产能建设
加快推进化肥相关的产能项目建设。对于符合产业政策、环境要求的新建或扩建化肥项目,在项目审批、用地等方面给予支持。如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让有条件的企业能够尽快建设新的化肥生产线,增加化肥的有效供给。
三、加强化肥储备调节
1. 淡季储备制度
完善化肥淡季商业储备制度。在化肥需求淡季时,鼓励企业和相关单位积极储备化肥。政府通过财政补贴、政策优惠等方式,提高企业参与淡季储备的积极性。例如,对承担淡季储备任务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用于弥补储备过程中的仓储、资金占用等成本,保障淡季储备的顺利进行。
2. 投放调节市场
根据市场供需情况和价格走势,适时投放储备化肥。在春耕等用肥旺季,如果市场上化肥供应紧张或价格过高,及时将储备化肥投放市场,增加市场供应量,平抑化肥价格。例如,通过公开招标、定向销售等方式,将储备化肥有针对性地销售到需求旺盛的地区,确保农民能够买到价格合理的化肥。
四、优化化肥进出口管理
1. 出口调控
根据国内化肥供需形势,合理调整化肥出口政策。在国内化肥供应相对紧张的时期,适当控制化肥出口量。通过加征出口关税、实行出口配额等手段,减少化肥出口,优先满足国内农业生产需求。例如,对尿素等主要化肥品种在春耕期间提高出口关税税率,限制其出口规模,确保国内市场的供应。
2. 进口保障
积极鼓励化肥进口。简化化肥进口手续,降低进口成本。加强与国际化肥供应商的合作,拓展进口渠道,增加化肥进口量。例如,对于进口钾肥等国内短缺的化肥品种,与国际钾肥供应商签订长期供应合同,稳定进口来源,同时协调海关等部门,提高进口化肥的通关效率。
五、加强市场监管执法
1. 价格监管
密切关注化肥市场价格动态,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建立健全化肥价格监测体系,对化肥生产、批发、零售等各个环节的价格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价格异常波动,及时开展价格检查。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价格违法行为,维护化肥市场价格秩序。例如,对化肥经销商随意抬高价格、串通涨价等行为进行严肃查处,确保化肥价格在合理区间内波动。
2. 质量监管
强化化肥质量监管。加大对化肥生产企业和销售市场的抽检力度,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检测化肥质量。对于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化肥的企业和商家,依法予以严惩,保障农民用上合格的化肥。例如,开展春季化肥质量专项抽检行动,对市场上的化肥产品进行随机抽样检测,对不合格产品的生产企业和销售者进行处罚,并要求其召回不合格产品。
六、做好农资综合服务
1. 信息服务
为农民和化肥相关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通过建立农资信息平台等方式,发布化肥市场供求信息、价格走势、政策动态等信息。让农民能够了解到哪里可以购买到价格合理、质量可靠的化肥,同时也让化肥企业能够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和销售计划。
2. 技术指导
组织开展化肥科学使用技术指导。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科学施肥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农民传授科学施肥知识,帮助农民根据土壤肥力、作物需求等因素合理施肥,减少化肥浪费,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
|